簡單來說,就是雲端的前門。
在軟體的系統架構,很多會採用三層式架構 (網路、運算、儲存)。
可以參考前一天所討論到的架構圖。
但是我們可能會遇到以下挑戰:
所以我們就會思考:
因此 CloudFront 的三個特性就是: 多點接收、緩存、傳輸加速
其中傳輸加速是指流量傳輸上的優化,以現實生活來舉例,就是從原本的省道直接上高速公路的概念,從時速 40-50 公里直接飆上時速 100 公里。
Distribution 會在各大洲,各個 Distribution 會有各自的 Edge Location。
Edge Location 會以優化過的連線方式向我們的內容伺服器( Web, AP)取得內容,並作緩存。
加快下次使用者讀取重複內容時,可直接從緩存內取得資料。
就以網路流量來說,就是:
User → Edge location → Origin
以架構圖來看,就是長的如下:
Distribution 我們可以視為 Edge Location 的群組
提供服務的伺服器,我們稱為 Origion,只有在需要存取動態內容 (例如取得資料庫資料) 才會用到。
CloudFront 提供以下兩種協定:
你可以在 Distribution 視情況建立其中一種。
我們可以限制某些地區限制訪問 Distribution 來解決 DDoS 攻擊
若在 Edge location 存有 Edge cache ,也可以用來直接回傳用戶端,減少靜態頁面需要到 Origion 重複讀取資源的問題
前面在 S3 的章節有提到,S3 不只有儲存的功能,也可以作為網頁伺服器。
若是靜態網頁,可以考慮把靜態網頁的檔案放入 S3 的 Bucket 裡面,並且設定 OAI 存取。
透過這樣子的方式跟其他網頁伺服器相比,可以使用 CloudFront 來監控以及做更精準的流量限制。
另外也有一個好處,就是成本比較便宜。對公有雲來說,運算貴於儲存、儲存貴於傳輸
OAI, Origin Access Identity,原始存取身份。
在 CloudFront 建立 OAI 這個特殊的使用者。並且設定 Bucket Policy 讓 Bucket 允許 CloudFront 讀取資料。
另外我們將 S3 設定為不對外開放,可以讓使用者無法使用 URL 來存取 S3 的 Object,提高安全性。
只要我們有設定 CloudFront 的 OAI,就可以透過 OAI 來存取 S3 的檔案並提供給使用者。
CloudFront 很美好,但不是萬能。有些事情他也是做不到的,我們可以將前端下載的資源加快,但是資料來源是動態需要去存取後端的服務時,就不在 CloudFront 的範疇了,還是得搭配系統架構還有軟體設計來達成。
以現實生活舉例: 我們只能減少消費者到大賣場的時間。但是消費者要到大賣場逛多久就是另外一個議題了。